1919年什么办香山慈幼院
熊希龄自幼受母亲吴氏“恤贫拯荒,育婴施医”义举的影响,很关心底层民众的疾苦。1917年京畿一带水灾时,大批失去父母和家园的孤苦儿童被孤零零地抛弃在世上,极大地震撼了熊希龄的心灵,这或许是熊希龄致力于慈幼事业的最初动因。为了救济京畿一带受灾的儿童,1917年11月熊希龄在北京设立慈幼局,聘请英敛之(中国近现代报刊出版家)担任局长,负责主持收养灾童的各项日常工作。慈幼局原拟设立5个月,可第二年水灾过后,仍有200多名儿童无人认领,熊希龄决定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慈幼机构来教育这些儿童。
1919年2月17日,北京香山慈幼院建院工程开工,1920年10月3日,香山慈幼院成立。驰名中外的香山慈幼院作为专为收养孤贫儿童而设立的慈善教育机构,熊希龄为它确定了明确的办学宗旨:“教养孤贫失学之男女儿童,使有适当之智能、道德,俾可谋生于社会。”为实现这一宗旨,香山慈幼院推行“三合一”(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一)的教育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