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关于杜甫的故事

杜甫的励志故事1

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 家庭 ,是个官二代,但 无奈 家道中落,终身仕途不顺,屡受打击。如长安十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辛,受尽屈辱。大到受骗受骗被权相耍弄,小到残杯残羹,蔬食不饱。杜甫36岁那年,参与了玄宗的特科 考试 。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一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玄宗,称“野无遗贤”,似乎世界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揽,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辈。杜甫兴冲冲而来,心悬悬而去,受到了无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壮志、 理想 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走。754年诗人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因为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诗人在长安无法 生活 ,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生存。而更为可悲的是759年诗人一年就迁移了四次。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见诗人奔走之苦。这种奔走,除避安史之乱外,首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杜甫当初 决定 去同谷时,就是因为得到同谷县令的信,说此地盛产一种薯类,吃饭问题好解决。可杜甫去后情况并不那么 乐观 ,他在《同谷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拳脚冻皴皮肉死。”拳脚冻僵的杜甫苦苦搜索的“橡栗”,是一种欠好吃的苦栗子,在庄子“齐物论”里养猴子的“狙公”就拿这个给猴子 选择 要“朝三”照样“暮四”。可见诗人的生活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个多月就只好 远离 ,继续“流动”了。

李白与杜甫都经历过漂泊迁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况更加困难 。李白漂泊时,常常是一条光棍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多少,花多少,穷点富点,日子都好对付,何况 自己 账户上还有“五花马,千金裘”,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而杜甫在安史之乱 以后 ,到了哪里都是 老婆 孩子一大帮。经常瓮中无米,灶头无烟。连饿死孩子的惨剧都发生过。

1、杜甫小时候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让爷爷很生气。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杜甫小时候因父母早逝,和姑姑一同居住,后来一种传染病盛行,他和姑姑家的孩子得了一样的病,因为大夫说要躺在东边的床上才能好,可是在东边只有一张床。所以他姑姑就让杜甫躺在那里,之后自己的儿子死了。这让杜甫深深感到,也为他日后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大诗人杜甫流寓同谷县时,居住在飞龙峡口的凤凰村。凤凰村的人吃水要到不远处的玉绳泉去挑水。有一天,天刚亮杜甫借来老乡家的木桶,沿着青泥河西岸高低不平的石阶向玉绳泉走去,一路上他被飞龙峡口山川自然景观所迷住,不时地发出啧啧称叹之声,不觉到了栈道构连,绝壁入云的玉绳泉旁。他放下水担,环视周围,被大自然壮丽景色所陶醉。

4、据说玉绳泉的上水源在南山的卧虎崖下,卧虎崖山险、林密、水甜。卧虎崖下有大小不等的十二眼甘泉一字罗列。在这十二眼泉中,东头的靠前眼泉叫子鼠泉。第二眼叫丑牛泉,第五泉眼叫辰龙泉,其它十一眼泉流出的水都汇流在卧虎崖下的赵家沟里,在赵家山由东北坡流到了杜公祠依靠的西山崖,最后流到了青泥河中。

5、由于杜甫用玉绳泉的水给儿子治好了肚子疼的病,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同谷县城,从那时起经常有人盛上玉绳泉的水给大人、小孩煮药治病。一千多年来,十里八乡的人还沿用着玉绳泉的清水煮药的习惯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的许多诗歌都成为了经典,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望岳》、《兵车行》、《下邳》等。此外,杜甫的生平也有一些经典的历史故事。例如,他曾在泰山游玩时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词。

他还曾在安史之乱期间写下了感慨万千的《赠卫八处士》和《戏为六绝句》等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生平足迹遍及唐朝各地,写下了大量的诗篇,表现出了民族苦难、社会动荡以及人生悲欢离合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杜甫曾经历多次家庭困难和生活挫折,但为人正直、不屈、不畏权势,在写作上追求真实、深刻、感人。其中比较有名的故事有:

1. “群公子”事件:唐玄宗时,杜甫担任右拾遗(类似于现在的监察委员),有一次在赛马场上发现很多官员和富商的子弟聚集在一起,吵吵闹闹,影响到了比赛。杜甫后来写了一首诗《群公子》,抨击了这些人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引起了这些人的不满和报复,也遭到了当时的官方打压。

2. “严陵胡笳十八拍”:杜甫与好友严陵一起参加科举考试,严陵落选后去世,年少的妻子悲痛欲绝,放弃了生命。杜甫面对严陵的离去,写下了《严陵胡笳十八拍》一诗,感慨友情的珍贵,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思念和哀悼。

3. “登高”:杜甫老家在长安附近的成纪县,他曾多次去附近的高山上观赏风景。一次,他在登高过程中发现了当地百姓生活的艰苦,心中感受颇深,写下了《登高》一诗,表达了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这些故事展示了杜甫的崇高品质、气节和创作才华,也同时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云变幻、政治风气和道德风尚的不同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