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印度种姓制度的4个等级是什么

印度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印度种姓制度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靠前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靠前、第二等级;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

故答案为: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一、婆罗门

婆罗门在种姓制度当中是地位极高的存在,这一等级的人基本都是印度教当中的僧侣或是整个国家的贵族。婆罗门的权力巨大,他们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解释被人们奉为宗旨的宗教经典,甚至还享有包括大祭司的权力在内的许多特权。婆罗门以下等级的人都必须献祭和奉献,而享受献祭和奉献的恰恰就是婆罗门。婆罗门对以下三个等级的人进行教育,并且垄断了所有文化教育的渠道,也掌握着极高的宗教解释权。

二、刹帝利

刹帝利是古印度地位第二高的群体。这一等级的印度人大部分都是贵族,但是是专属于军事或行政领域的贵族。他们同样也享有极大的权力,包括征收、赋税等等。由于掌握着政治领域和军事领域的权力,刹帝利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保护婆罗门阶层,像是他们的专属骑士。

三、吠舍

吠舍人就是最为普通的人,也就是雅利安人。他们不享有任何特权,并且不得不通过纳税等形式向靠前等级和第二等级的人奉献。吠舍人大部分存在于商业领域,古印度的商业领域主要由这些人来发展。其虽然等级上高于首陀罗,但是地位远远不如婆罗门以及刹帝利。

四、首陀罗

首陀罗是土著居民,因为不属于雅利安民族,因此被排外。首陀罗在所有古印度人当中数量最多,但是也是前三个等级的奴隶。他们地位低下,主要通过伺候前三个等级的人来使地位有所提升,同时以此为业。古印度的许多奴仆、佣人以及工匠等都是首陀罗。大家还可以再了解一下印度种姓制度是什么。

印度的种姓制度有4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婆罗门为最高种姓阶级,主要是印度教祭司阶层。

刹帝利为国王、武士阶层。

吠舍是商人,手工业者阶层。

首陀罗是仆役,佃农阶层。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被称之为达利特的阶层,也就是所谓不可接触的贱民,这些人就是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