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基金博士后基金和青年基金哪个难
今天本站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博士后基金,以下关于博士后基金和青年基金哪个难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财经。
最近看到一位科研小伙伴提出困惑:没有办法适应博后的工作,找不到课题做,科研没有进展,非常焦虑,羞耻感强烈,怎么办?
由于题主提供的信息不是很多,比如说,博士后第几年了,在国内还是国外做博士后,找不到课题是什么原因呢?我就从我自己在国内做博士后的经历出发,来聊聊如何来面对这些情况,也许对答主或者有类似处境的小伙伴有点启发。
首先,我完全理解题主的心情,博士后是一个有时间期限的职位,在国内,2-3年就要求出站,当然也就要求有成果,有了成果对找正式工作才会有帮助。2-3年,对于一个课题来说,也不算长,时间还是挺紧迫的。
我是在中科院做的博士,博士毕业的时候文章还没有发表出来,所以也就没有拿到学位证书,挺尴尬的,压力也很大。还好,博士毕业以后,复旦大学的一位导师不嫌弃,收留了我。我自己也下定决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发文章,屏蔽外面的各种信息,把心思都用在科研上。
博士毕业
博士毕业以后,从北京来到了上海,换了一个新的环境,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适应,而且课题也是全新的,博士后指导老师也只是对这个领域感兴趣,他自己的实验室以前都没有人做过,所以,基本上靠我自己摸索方法,建立新的体系。
第一年,连实验材料都没有,因为我的实验材料是植物的新鲜组织,要第二年春天才能获得。所以,第一年的上半年,基本上没干什么事情,就是研究实验方法,阅读文献,为第二年春天收集材料做准备。实验室的其它博士后,他们的课题都是老板原来的研究方向,一个个忙得热火朝天,我天天感觉自己没有事做,可想而知,我有多焦虑。
第二年的春天,植物终于开花了,于是就趁季节储备了很多种的植物材料,因为要提取RNA,所以,都是要把植物材料储备在液氮中。那段时间,我带着几个研究生,白天去上海植物园采集材料,晚上回来处理材料,冻存在液氮罐中。材料准备得了,便开始提取植物的RNA。植物的RNA特别难提取,因为植物有很多的次生代谢物,市面上的RNA提取试剂盒基本上都不好用。所以,我就摸索各种提取方法,最后找到了一种比较早期的RNA提取方法,比较原始,过程相对复杂,但能够提出来质量很高的RNA,也算是克服了一个关键的技术难关。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提取了几十个植物的RNA。剩下的就是要扩增核基因,这在当时也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设计一个通用的引物,适用于大部分物种,是一个挺不容易的事情。在我们之前,基本上都是用叶绿体基因重建植物的亲缘关系,我们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尝试用核基因重建植物亲缘关系的课题组。最后,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得到能够测序的PCR方法,具体方法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否极泰来,经过了一年的摸索,终于慢慢有了好转,开始产生数据,其实真正集中产生数据需要的时间只有半年。然后,就是整理数据,写文章了。文章写完后,由于我们的研究比较前沿,想试试
PNAS
,但我们在这个领域算是新人,所以投稿并不顺利,推荐的审稿人并不给我们审稿。所以,
PNAS
的编辑就给我们随机找了两个审稿人,结果审稿意见不乐观,被拒了。后来,改投了另外一个不错的植物学期刊
New Phytologist
,经过几次修改,最终被接受了,结局还是不错的。
在申请基金方面,我也经历了几次失败。不过,经过大家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在三年内申请到了博士后特别资助(10万)、博士后面上项目和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也算是博士后经历圆满了。
所以,万事开头难,暂时的困难不要畏惧,沉下心,把心思真正用在工作上。我看到过稻盛和夫的一句名言,“你真的想成功吗,还是只是说说而已 。”要想把一件事做好,时来运转,只要你想办法,总能找到办法,如果没有,说明你还不是真的想。
只是我个人的经历,也许并不适合所有人。但是我们也经常听说:失败的理由千千万万,但成功的理由只有一个。我希望大家能从我过去的波折但也还算成功的案例中吸取一些经验,或者得到一些鼓励:你最后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如果没有尽最大努力去尝试,那才是最大的失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博士后基金-博士后基金和青年基金哪个难》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