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合个人简介(王保合赢4个亿是真的吗)
王保合个人简介。王保合,河北邯郸人,祖籍山东,出生于1948年,自幼随父习武,擅长螳螂拳、八卦掌、少林功夫等传统武术。他的师父是著名的太极拳大陈小旺,在陈小旺的指导下,王保合学习了很多传统武术,并且将这些传统武术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王保合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慕名而来,希望能够拜他为师,但是他拒绝了,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他想要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缩骨功,我不会传授给我的弟子。”
河北一有着“鬼手”之名的杂技艺人王保合在面对采访时曾这么说。
提到“缩骨功”,大家都会想到武侠小说里的一些江湖奇人。他们能通过此功钻过很小的空隙,成就各种传说。
而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就有这样一个身怀“缩骨功”、“三仙出洞”等诸多绝技的老艺术家,他就是有“鬼手”之称的杂技艺术大师——王保合。
每一个身怀功夫的人都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勤学苦练,才能掌握些微本事。但对于王保合来说,这“缩骨功”带来的名誉,还只是他光辉人生中的一角——
“鬼手”王保合
他还曾以绝妙的杂技赢下霍英东几亿元投资,为家乡建设出了一份努力。
这样一位艺术家,为什么宁愿“缩骨功”失传,也不愿教授弟子?他的人生,又是如何达到如此高度的呢?
勤学苦练,成就绝世神功
王保合,1944年出生在河北省吴桥县的一个杂技世家。他的父亲、叔叔和祖祖辈辈,都是靠着杂耍讨生计的,而且还出过不少名人——当时创建了北京大马戏团的王玉林就是王保合的爷爷。
王玉林有着“卸索大王”的称号,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呢?首先,用绳子将他捆上。用幔布遮上他的身体,随后喊个一、二、三,音落的同时掀开幔布,王玉林身上的绳索就会被卸除。
在1949年的建国典礼上,王玉林还曾经登上观礼台参加开国大典。
抛开满载荣光的爷爷来说,王保合的父亲也是位杂技艺术大师,他还经常和孙富有同台演出。
这一切,注定了王保合会走上一条杂技之路。
三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病离世。父亲忙于工作,难免对他缺乏照顾。王保合自那时起,就开始自强、自立。他的心中,渐渐地生出一个理想:他想和父辈一样,成为一名武林高手。
六岁那年,王保合开始练功。
他深知,想要成为“武林高手”就不能喊苦叫累。因此练功时,总是立志于突破极限。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他每天都会顶着各种艰难险阻,风雨无阻地练三个时辰。
王保合的基本功练的合格了。父亲、爷爷便将家中传承的“缩骨功”,教授给了王保合。
所谓缩骨功,其实就是利用内功,在短时间内将骨头之间的间隙缩小。不但需要很强大的柔韧性。在锻炼缩骨功时,骨头位移会产生强烈的剧痛。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这句话一点没错。更别说这种剧痛还不是一时的,练几个时辰,就要痛几个时辰。
即便是向来坚强的王保合,刚练此功时,也痛得差点挤出几滴泪花。
然而,王保合没有就这样放弃。这种常人一刻都难以忍受的痛楚,他一忍,就是十年。十年刻苦,不只让他学会了“缩骨功”,还学会了“三仙出洞”、“胸口碎石”、“蒙眼飞镖”、“凭空后翻”等绝技。
王保合表演时
功成后,王保合便开始跟随父亲、爷爷上台表演。身有绝技,缺的便是一个博取功名的机会。
机会不会亏待有准备的人,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
交口称赞,声名大噪
1992年,河北省慰问团来到吴桥考察。河北慰问团来到王保合家中时,王保合一家正在吃饭。王保合认为来者是客,便招待他们一同吃。
饭席上,河北慰问团的一名代表询问王保合:“我听闻吴桥是杂技之乡,你们可有什么绝技给我们表演?”
“绝技?倒是有,但现在在吃饭,不便表演。”
说起绝技,王保合来了兴趣。
他顿时放下碗,就地取材从桌下掏出一个空碗和一个小球,表演起了精妙绝伦的“三仙归洞”。只见三颗小球在王保合的手间来回转动,就如同王保合的肢体一般灵活,快得人的眼睛都追不上。
慰问团看得眼花缭乱,正要称赞这绝技精妙,突然想起王保合说的“不便表演”顿时无语凝噎、震撼不已:“这还不算是绝技?”
王保合摇了摇头,“嗨,这算什么绝技?一般传统技艺罢了!”
这次拜访,河北省慰问团看到了吴桥诸多绝技表演,可谓赞不绝口。媒体捕风捉影,大肆宣扬王保合的“三仙出洞”,就像是亲眼见过一般。
在媒体的宣传下,王保合瞬间名声大噪,成了吴桥杂技界内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出名之前,王保合只是在杂技大世界的犄角旮旯里摆了个地摊,和家人靠着表演赚点辛苦钱。一朝出名,他直接被杂技大世界管理部门请进了门店。不但免租金,还对他毕恭毕敬起来,自那以后,王保合的门店前看客络绎不绝。
看客们观赏过他的表演后,还有精通国学的为他写了一副对联:“一二三,三球两碗一手鬼,四五六,六神五主四方惊。”
在王保合声名鹊起后,有不少看客因为他这手“三仙出洞”戏法大为赞叹。数次邀请他到全国演出。
几年的时间,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北到松花江两岸,南至海南。所到之处,无不是一片赞赏,但真正让他获得“鬼手”这一名誉的,还是1997年到香港的那次演出。
1997年,王保合受邀来到香港演出。时任香港特别行政长官一职的***,前来观看“三仙归洞”。
只见王保合两只小碗之间来回交换小球,速度出神入化。顿时赞不绝口,直夸王保合是“鬼手”。这个称号一瞬间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自此,王保合“鬼手”的名号传遍了大江南北。
王保合不认为“三仙出洞”称得上绝技,这确实是一个传统戏法,只要练上一段时间就能够掌握。但由于观众们爱看,王保合就喜欢表演。
但有一个绝技,他是自己也承认的——那就是一张“江湖嘴”。
在表演“三仙出洞”的时候,王保合经常嘴是不停的。要么,是同观众们交流谈话;要么,是同观众们讲述自己的“闯荡江湖”时候的见闻。他偏偏还能做到手嘴同步,手表演得快了,嘴上讲得也快;倘若手上动作慢,嘴上讲得也慢。
这为看戏的观众们营造了一种很不错的氛围。
王保合表演时常常座无空席
古话说:卖艺,三分靠本事,七分靠“口”,王保合就是这样了。久而久之,观众们也习惯了一边听讲,一边看戏。甚至,单单为听他讲故事,来看戏法的人也不少。
有时候,王保合还会表演缩骨功的著名节目“穿小衣”、以及自创节目“口中纫针”。
首先我们来说“穿小衣”,王保合会拿出一件襁褓内婴儿大小的衣服。在众目睽睽下,只花费一眨眼的功夫,王保合便将自己的骨头折叠起来,轻轻松松地穿上这件衣服。不但如此,他还能在胸膛和小衣之间轻轻松松地塞下三个啤酒瓶。
“口中纫针”就更加让人赞叹了。
最初王保合声称自己要表演的时候,许多观众都不忍睁眼:只见王保合将一枚最粗的缝衣针放入口中,随后他将一段线同样含进嘴里,接下来,只见他腮帮快速地鼓动几下,随后舌头夹着针吐出来。
只见那放入口中的缝衣针不知何时已穿过针孔,纫得整整齐齐!
种种奇闻让看过的人们无不津津乐道。
口耳相传间,王保合的声名也越来越盛。
精通人事,以戏法为家乡献力
2000年,全国人大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共同商讨新地区开发招商的问题,全国各地的政协委员、实业家都纷纷聚集在北京。为了给大家接风洗尘,北京邀请王保合前来表演节目。
在这种盛大的场合中表演节目,王保合深感荣幸,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酒过三巡,大家便起哄让王保合来变个戏法看看。还提出,倘若王保合被抓了“破绽”,就要罚一杯酒。
此时,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正坐在距离王保合不远处。他一开始便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王保合的手,企图看出点什么。
而王保合见霍英东如此给面子,为了炒热气氛,便有意地卖了个破绽给他。霍英东见状,果然将这个破绽指出。
一时间,唏嘘声四起,人们纷纷夸赞霍英东的眼神好。王保合“服气”地喝下一杯酒。但是由于白酒杯很小,王保合半点没有醉态。
赌输赢可不就是为了灌醉王保合嘛!一看王保合酒量不错,霍英东顿时不乐意了,他便乐呵呵地提议换一个大点的杯子。
这个提议,正中王保合的下怀。他换了个大高脚杯,往杯子里倒了二两白酒,也笑着说道:“就是不知道,小老儿这次有没有福气喝下这二两“***水”了。”
说罢,他再次将小球塞进小碗里。这一次,王保合没有再故意给霍英东露出破绽,他的动作快到眼睛几乎无法捕捉。
就这样,霍英东连输两局。四两白酒下肚,他顿时感觉头脑晕乎乎的,赶紧叫停:“不赌酒了!”
王保合一听,笑意盈盈地看着他:“那这回咱们赌个大的。要是霍先生赌赢了,我跟你去香港,一辈子不要工资,为你表演。”
“要是赌输了呢?”
“赌输了呀,那好办。”王保合朝着自家市长打了个招呼后,回头继续说,“你就投资我们市渤海新区!一个球投资一个亿,怎么样?”
霍英东自然是点头答应,王保合用那双“鬼手”迅速将几个球藏了起来。
霍英东再一次输掉了。王保合向霍英东抱了下拳,说了句承让。随后又面向众人讲:看吧,人一上头就容易输钱呀!所以大家要谨记这个教训,以后不要**呀。
一时间,场内发出善意的哄笑。就这样,王保合为自己的家乡迎来了几亿元的投资。
在这次招商过后,王保合在所有的商人之中都出了名。
“鬼手”王保合这个名字,更是成为了杂技界的一根常青藤。王保合自己也感到十分开心。因为他知道自己现在,已经实现了过去的梦想——成为一名高手!
渐渐地,王保合也成为了像他爷爷一样的大师。许多孩子慕名而来,拜入他的门下,向他学习杂技。王保合招弟子,不看资质、不看家庭条件,只看一个字:“德”。
倘若没有德,即便是再多么天赋异禀,他也不会看那名弟子一眼。只因为,他深知,这门手艺若是到了坏人手中,将会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保合的儿子也六岁了。他同样跟着师兄弟们一步步打起了基础。每次看到孩子们整齐划一地蹲着马步、练着杂耍,王保合都会乐呵呵的。他许多弟子家中都是普通百姓,不论是自己儿子、还是弟子,王保合都一视同仁。
在采访中,王保合还说:“我的骄傲就是杂耍,我希望老祖宗的绝活一代代传承下去,一代更比一代强!”
由此可以看出,他确实注重传承!但让人意外的是,王保合也明确表明过,唯独这绝技“缩骨功”,他不会传授给弟子,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坚决不会传授。
这又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因为“缩骨功”想要练到大成太过于困难,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
而且,“缩骨功”原本就是在贫苦年代为讨口饭研究出的一门功夫,在经济条件快速发展的现在,缩骨功的表演效果远不如其他技艺。
练习了缩骨功后,经常移动骨骼位置,更容易产生骨骼疾病。王保合还透露说,自己现在就偶尔会感到骨骼疼痛。
他不愿,弟子和儿子苦练几十年,最终只落得一身病!
之后的时间里,王保合几番出国演出,将国家的传统文化,带到了欧洲——最终,王保合荣获中国杂技魔术更高奖——“金菊奖”银奖、国内“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省级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22年,王保合已经78岁高龄,但他仍然没有靠着自己前半生的努力安享晚年,而是奔波在传承的道路上:尽管弟子很多,但他最核心的本领“三合一”还是没有人能够领悟。
这三合一,便是:侯宝林的“口”,赵本山的“忽悠”,再加自己的手,只有这三合一,“鬼手”的“三仙归洞”技法才能够重现于世!
在解释完后,王保合可惜地说,这下,“三合一”也要失传啦!
无疑,王保合的存在唤起了我们对传统艺术的一份热情。这他身上作为一位老艺术家无法抹去的贡献。
想必在未来,他的弟子们还会将杂技再次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