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信用卡千万别“码”虎 多位新区市民遭盗刷
密码设置简单,信用卡遗失并遭到盗刷;向不明人员透露“动态码”信息,信用卡遭到盗刷……近日,多位新区市民反映遭遇信用卡盗刷,损失从几千元到1万多元不等。业内人士表示,普通信用卡盗刷事件作案手段并不高明,市民保存好密码信息,不点击钓鱼短信,不向不明人员透露重要信息,可预防上当受骗。
【案例1】 信用卡被盗刷 疑身份证“泄密”
日前的一个早晨,新区市民何女士带孩子在一家饭店用早餐,为了照顾孩子,她顺手把装有手机、身份证、信用卡等财物的皮包放在身后的椅子上。大概过了一分钟,她扭头拿包时,却发现皮包不翼而飞。意识到皮包被偷走,何女士选择先与饭店联系。通过调取饭店监控发现,皮包被一名男子拎走。过了一个小时左右,何女士才意识到遗失信用卡有风险,便拨通了开卡行的挂失电话,却被客服人员告知,她的信用卡刚刚被刷去了两笔款项,一笔2000元在atm机取现,另一笔在商店消费11000元。为何这么短的时间就被盗刷?何女士说卡密码设的是身份证号码,应该是被小偷破解,然后疯狂取现、消费。那么如何善后呢?何女士记得,当初办卡协议上有防盗刷条款,便与发卡行沟通,却被告知其卡设有密码,并不符合防盗刷协议的规定,因此损失得由她本人承担。由于事后未及时还款,何女士的账户还产生过逾期,个人征信也受到了影响。此后,她只得与发卡行协商分期还款,还款额每月500多元。何女士和爱人还在还房贷期间,这次损失给她带来了额外的压力。有专业人士认为,何女士信用卡被盗刷,明显与自己对密码信息保存不当有关。一方面,她将密码设置为身份证号码,密码过于简单;另一方面,将信用卡与身份证共同存放,增加密码泄露的风险;再者,何女士没有及时反应,如果能在财物丢失后及时与发卡行联系挂失,也能预防盗刷。
【案例2】 误信不明电话 “动态码”被骗
与何女士的遭遇不同,市民刘先生“误信”不明电话,将“动态码”告知了对方,信用卡被盗刷3000元。好在他及时报警并冻结账户,才没有造成进一步损失。刘先生是一名饭店老板,为了资金流转需要,日前在一家银行办理了一张信用额度8000元的信用卡。2016年4月5日下午,他刚刚还完本期账单,傍晚就接到一个“发卡行”打来的电话,对方告诉他因为还款及时,信用良好,可以为他办理信用卡提额,不过需要他告知“动态码”。想到自己刚刚还款,发卡行来电话办提额似乎也正常,刘先生不假思索就把刚收到的动态码告诉了对方。很快,刘先生收到一条短信,显示他刚刚刷卡消费了3000元。卡在自己身上,怎么会被刷?意识到被盗刷的刘先生第一时间拨打了报警电话,还与发卡行取得了联系,要求对方停止转账,截留盗刷款,因为刘先生知道该行有72小时延迟转账期限,72小时后发卡行才会把款项转出。可是,第二天发卡行来电话告知他,根据协议,款项已经转入第三方支付平台。目前,刘先生还在继续与发卡行交涉,搜集材料打算起诉至法院,讨一个说法。新区律师孙丽伟认为,市民刘先生在信用卡遭盗刷后第一时间报警、联系发卡行冻结账户是正确的举动。信用卡盗刷属信用卡诈骗犯罪,涉案金额上并无限制,将来刘先生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的诉讼取回损失金额。目前,该案警方已经立案,具体进展有待警方的侦查结果。
【案例3】 住酒店常刷卡 信用卡信息疑被盗
市民小吴是一位白领,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两万元额度的信用卡遭盗刷19500元,又历经波折追回大部分款项的经历。小吴经常出差,住酒店付款时常刷信用卡。一个中午,刚忙完回来,拿起手机一看,有好几条短信,一开始说小吴信用好,额度可以提高到4万元,小吴还挺美。但接下来的几条消费短信,让她傻了眼,五分钟时间内消费19500元,3笔5000元,1笔3000元,1笔1000元,1笔500元。自己明明在上班,卡带在身边,怎么会去刷卡消费呢?懵了一会儿,小吴才回过神来:自己的信用卡被盗刷了。她火速报警,并查明了款项通过一个支付平台划去了去哪儿网。小吴在警察陪同下到去哪儿网总部交涉。经查,19500元款项中有3000多元已花出去,购买了机票和预订了豪华邮轮,追回难度大,但工作人员设法冻结了余下的16000元款项。这笔钱后来将被退回小吴的信用卡账户。事后小吴回顾遭盗刷后的经历,认为事情发生后应立即报警、联系银行、追查款项流向。这个阶段必须分秒必争,时间就是金钱。至于为何被盗刷,可能与刷卡时信息被非法窃取有关。
信息泄露并非无迹可寻
眼下,网络金融越来越普及,但支付方式不尽相同。据了解,有类似Uber、易到等预授权交易,需要输入卡号、CVV2码、有效期;有网上支付,需要卡号和查询密码。通过上述两种途径的盗刷,为普通的线上盗刷。还有一种绑定手机的快捷支付,它需要在绑定时填写卡号、有效期以及银行预留手机号,绑定后每次支付绑定手机的验证码即可,这时保存好手机验证码就非常关键。目前盗取信用卡及用户关键信息从而实施信用卡盗刷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改装POS机复制信用卡信息;垫多层纸复印用户签名;以“交易未成功需退款”为由,假冒购物网站客服要求用户在退款链接上输入信用卡交易密码、手机验证码等;假冒银行客服以“提升额度”等理由,要求提供有效期、CVV2等信用卡关键信息;通过伪基站群发银行营销活动信息,引诱用户点击钓鱼链接,在网络设备上植入木马病毒盗取持卡人信息。
随着网络支付越来越普遍,与何女士保管不当导致信用卡被盗刷的“小概念”事件相比,“卡在身边却被盗刷”的例子正变得越来越多,也更具有普遍性。相信不明电话透露重要信息、在不明链接输入关键信息、刷卡环节泄露信用卡信息、签字时遭到多层复印……尽管这种盗刷方式更隐蔽,却非无迹可寻,而是可以从用户的日常操作中找到大量线索。为了做好信用卡盗刷预防措施,信用卡用户须反思日常支付行为,培养良好的支付习惯,弥补因粗心大意留下的漏洞,防止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留下盗刷的机会。比如尽量不要把信用卡交给陌生人;刷卡时检查下方是否垫有多层签名纸;不轻点陌生链接,不轻信陌生电话,遇到问题拨打信用卡上的官方电话咨询;网上交易尽量不透露CVV2码、有效期、预留手机号等信用卡关键信息,如果能够记住关键信息,甚至可以把卡面的CVV2码、有效期盖住或抹去;开通短信或微信交易提醒通知,及时监控信用卡状态。一旦遭遇了盗刷,用户应马上给发卡行打电话办理挂失,准备当地公安证明、就近ATM查询、先还款,并耐心等待问题的最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