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盗刷事件频出 防御亟需“道高一丈”
4家银行的6张储蓄卡,都在手里,且密码各不相同,却在一周内全被盗刷,共盜刷129笔、8.7万余元。这样的怪事,让福州石女士十分苦恼,更离奇的是,U盾和卡均未离身,有的银行卡的密码还被改了。发现被盗刷,银行让她报警,而警方又劝她先找银行,让她无所适从。到底该怎么维权?近来,福州频频发生盗刷事件,市民呼吁推行厦门做法,成立“反诈骗中心。
透着一股子邪性,不同银行的储蓄卡,密码不同,卡和U盾都在身上,钱却被刷没了。石女士的遭遇不是个例,去年全国电信诈骗案立案数同比上升32.5%,而以中奖、招工、亲友、汇款、贷款、购物、快递、退税、社保、传票、涉罪等名义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层出不穷、花样百出,让人防不胜防。以石女士为例,或许就是因为点击了“银行客服”发送的手机银行将失效需重新认证短信中的链接,而染上木马病毒。
在石女士身上,我们看到了银行卡被盗刷的诸多问题。比如,没开网银,怎能在网上消费?密码不同,为何全被盗刷?连刷58笔,银行为何不阻止?被盗刷,先报警还是找银行?这些疑问,反映出了石女士本身的防诈骗知识的欠缺,也反映出时下银行和警方在反盗刷反诈骗方面的意识和措施的落后。是的,没开网银,小额支付也可以在第三方支付,凭短信验证码就可以实现认证、支付,银行并非没有监测和阻止异常交易的机制,只是跟不上“盗刷节奏”,而且,盗刷后客户该报警还是找银行,不知所以然。
不妨让我们来厘清下各方责任,客户有着保护好个人银行信息的责任,但是,我们不能在银行卡被盗刷、财产损失时把责任全推给他们,更不能以“自救秘籍”、“防盗刷策略”作为抵御盗刷风险的主要工具。对于警方而言,有着保护人民财产不受侵害的天然责任;而银行,作为客户钱财的托付方,有责任为客户提供更安全的保护,提供更安全的使用凭证和钱财提取渠道。
日前,频出的银行卡盗刷事件和犯罪分子“魔高一尺”的先进手段,都呼唤各方联动构建“道高一丈”的防御体系。对于客户而言,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多个心眼,“凡是索要验证码的都是骗子”,不要轻易相信天上掉馅饼类的事,有问题打正规渠道电话求证,筑牢安全防范第一关;对于警方,要积极推动构建联动的“反诈骗中心”,推动“紧急止付”,让保护与打击更加精准、及时;对于银行,必须进行技术升级、改变一个短信验证码就可以实现支付、认证的情况,加强加厚“防火墙”,让自己的监测系统更加敏锐、让阻止异常交易的机制更有效。当然,在法律层面还要对各方责任进行法律厘清,以此强化银行、客户等各方责任,助力防盗刷系统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