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股票怎么跌不停?平安股票为啥大跌
中国平安股票怎么跌不停的?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中国平安是保险股,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平安的业绩不是很好,所以,,它的股价也不是很高,这就导致了它的市盈率只有15倍左右,而美国的平安公司的市盈率高达50倍,所以,我们的平安是低估的。
一:中国平安股票为啥跌
一则传闻引发中国平安股价大幅波动。
周二早晨,市场一则传闻称,监管部门正在调查中国平安保险在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且已叫停平安出售与房地产市场相关另类投资产品的权利。
对此,中国平安向券商中国
受传闻影响,8月31日中国平安A股盘中一度下挫超3.5%。中国平安H股盘中跌幅一度超8%,盘中还创出去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收盘时,股票跌幅都有所收窄。
当日午间,中国平安发布盘中公告回应股价波动,“本公司战略清晰,各项业务经营稳健,守法合规,2021 年上半年营运利润稳健增长。”
据券商中国
一位保险资管人士表示,保险资金体量大,地产从长期发展和配置价值来看,是符合保险资金的投资属性的。“当然由于短期房地产处于调整期,我司目前对于房地产投资普遍比较谨慎。” 该人士称。
当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国平安旗下的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金融壹账通),也遭遇被举报财务欺诈、商业贿赂及欺骗高管等传闻。对此,金融壹账通迅速回应称:这是不实谣言,已报案。
坚定不动产投资
近年来,平安保险资金陆续投资了一批不动产项目以及一些权益类投资,由此成为不少大型房企的主要股东。不久之前,中国平安还耗资330亿元买入凯德集团6个来福士资产组合部分股权。
为此,市场上有观点称,平安险资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地产公司”,并对平安险资不动产投资领域的风险敞口表示担忧。
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陈德贤认为,这是对平安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领域的实际情况和内在逻辑存在误解,他强调平安保险资金一贯坚持的不动产投资策略:一是坚持长期投资,二是专注符合政策导向的商办、养老、公租房、长租公寓、物流、基建等社会民生领域的长期投资机会,看重长期持有的优质、稳定、收租型物业,这和“房住不炒”的基调完全一致。
陈德贤还向券商中国
“目前我们的不动产物权投资集中在写字楼,大概666亿元。这部分资产租金回报率约为7%,有8栋在建,43栋已在运营,总体面积在550万平方米左右。除了写字楼,基建、公租房、长租公寓、产业园、物流、数据中心等有分红、收租性质的资产也是我们看重的。10~20年的周期中,我们可以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周期结束这类资产也可变现,回收资金。” 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平安仍然有意加大对不动产的投资。
据透露,目前中国平安保险偏向债券及资本市场的投资较多,未来将适度加大对有分红、有收租性质资产的投资。
传闻引发市场大跌
据券商中国
近日,有传闻称,监管部门正在调查中国平安保险在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且已叫停平安出售与房地产市场相关另类投资产品的权利。
对此,一位保险行业人士向券商中国
一个保险公司资管负责人认为,保险公司投资房地产要有专业能力,保险资金最终是要赔付给保户的,因此背后的内部投资决策是不是科学合规非常重要。推测银保监会未来在房地产投资资格和能力认定这块可能对保险公司会有影响。
甚至有业内人士猜测,传闻的产生或与中国平安此前投资华夏幸福有关。
2021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对华夏幸福相关投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估值调整及其他权益调整金额为359亿元,对税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金额为208亿元,对税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影响金额为61亿元。
上半年,中国平安实现净利润580.1亿元,同比下降15.5%。
到周二下午收盘,中国平安A股股价跌破50元关口,收于49.9元,再创新低。此外,中国平安港股跌超4%,盘中还创出去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
金融壹账通回应被举报传闻:不实谣言,已报案
8月31日,针对被举报财务欺诈、商业贿赂及欺骗高管等传闻,中国平安旗下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金融壹账通)发布严正声明。
金融壹账通表示,金融壹账通一直以来本着规范治理的原则,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公司战略清晰,各项业务经营稳健,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均真实准确,不存在谣言中各种诋毁情况。“鉴于相关不实谣言已严重侵害本公司及相关机构的商业声誉,属于恶意造谣、诽谤,金融壹账通已第一时间报案,并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中国平安股票跌的原因2020
中国平安2020年年报每股收益8.10元,净利润1430.9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4.22% 。微财讯
三:中国平安股价跌跌不休
(小尘4x/图)
以大白马、高成长为标签的保险股似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至少资本市场是这样认为的。
据保险概念板块(BK0474),该指数已从2021年年初的1500余点左右跌至1045点,跌幅达30%。该板块囊括了国内六家上市保险公司,其中个股半数跌幅超过20%,个别股票甚至下跌近40%。
保险行业正面临一场艰难转型。传统的保险代理人销售被逐渐淘汰,改革带来的阵痛正体现在险企的大数据上,上半年的保险不好卖了。
更何况,一些险企短期投资失利,又叠加整个投资市场利率持续下行等因素,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难以维持往年的优势。
2020年起,几乎所有保险公司都开始推广代理人升级计划。
据南方周末
这些精英项目的关键词多为“年轻化”“高素质”“中心城市”等。“新的代理人中很多都是硕士学历,甚至海归也有不少。”担任某大型险企区域市场总监的唐风告诉南方周末
以往保险销售有“双臂”,一是营销队伍,也就是常见的代理人渠道,二是银行保险代理渠道。相比银保渠道,大型险企更愿意自建庞大的代理人队伍。唐风解释,主要是因为长期类的寿险产品设计较为复杂,直接面对客户的销售更有利于沟通产品细节。
但早年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险企对规模的过分追求,都导致了保险销售为市场诟病。“ 社会 投诉”成了行业摘不了的标签,外加互联网渠道的冲击,整个市场的底层逻辑也在发生变化。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新生代保险代理人现状调研报告》,寿险行业的客户越来越年轻化,90%以上的客户为45岁以下,92%的90后有 健康 支出,且年保费支出已经超过3000元。 “年轻人更愿意花钱买保险了,但手机是首选渠道,大量同质化严重的产品不好卖了。”唐风说,尤其是近两年的“百万医疗”“惠民保”等网红型产品出现,这类更注重保障功能而非投资功能的基础产品大量占据了中低端市场。 为了应对变化,保险公司也开始对业务员进行调整,团队向年轻化、高学历转变,以适应客户群体的变化。“以后中低端的产品主要通过互联网渠道,一线城市的中高端市场会是长期类寿险的主要战场。”唐风预测。 人口红利消失,以往的人海战术难以为继,代理人员结构随着业务逻辑的改变出现转变。但转型过程中,阵痛开始显现。 “行业苦代理人久矣,大家都知道长痛不如短痛。”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向南方周末